15092066811
关于我们
联系我们

 

 

首页>>西凤文化

1、雍州醪醴

古雍州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,这里留有10万年前原始人类活动踪迹。氏族社会时期姜、姬、赢三个氏部族落先后生息繁衍、壮大昌盛于此。神农炎帝姜姓部族从这里起家,创造了中华民族最早的农耕文化——姜炎文化。他们沿渭水、黄河东去,与以黄帝轩辕氏为首的部落联合,形成了中华民族的主体。


6000年前的古雍州农业已经比较发达。炎帝时的雍州先民已学会了在河谷两岸选择宜于制作陶器的陶场,建造了烧制陶器的陶窑。凤翔境内6000年前的新石器文化遗址中,均有陶器出土,不但有泥质红陶,而且有夹砂红陶和小量灰陶、黑陶。特别在位于凤翔的水沟遗址中,陶器已成为普遍的生活用具。炎帝神农氏“耕而作陶”,促进了饮食结构和饮食方式的变化,为酿酒业提供了用器。陶质酒器作为酒的原始载体,是酒存在的最有力的物证,也是人们开始酿酒,使酒的自然属性发生质变的标志。

《黄帝内经·素问·汤液醪醴论》中关于黄帝与岐伯讨论酿酒的对话,是西凤酒文化史上比较可信的最早的酿酒起源传说,雍州醪醴是西凤酒的萌芽。

 

 

2、秦饮

秦饮的名称首见于西周初年周成王时期的甾方鼎铭,也叫“周公东征鼎”。1927年,军阀党玉琨在凤翔灵山盗掘古墓,获青铜器数百件,此鼎是其中之一。

甾方鼎铭文大意是:周公在征伐东夷时,灭了丰国、薄姑国。周公回来,在周都(岐周,今周原)宗庙里,举行了向先祖报告俘获情况的祭祀。戊辰这天,举行了饮酒礼,饮的是秦地出产的酒——秦酓(即秦饮)。

“饮秦饮”就是“饮秦酒”。也就是说,周公旦在庆功宴上饮用的就是一种名曰“秦饮”的酒浆。


灵山位于柳林镇以西4公里,周公旦祝捷宴会上饮用的秦酒即是灵山脚下秦人所产之酒。由此可以断定:“秦饮”当为柳林铺所产之酒,即西凤酒的雏形。

秦饮是至今已知最早的、有名(饮)有姓(秦)的品牌酒。秦饮采用孽(一种发芽的谷物)来发酵,体现了秦地先民的聪明智慧和发明创造,是殷商时期中国农业和酿酒业日益发达的典型代表。

 

 

3、柳林酒

汉唐时代,社会经济出现了十分繁荣的盛世局面,成为当时世界上强大的封建帝国。国兴则酒畅,时盛则酒醇。富足的经济文化促进了酿酒业的大发展。统治者把百姓饮酒看成是政和民乐的表现,官酿私酿都很兴旺,酒已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品。


凤翔和柳林都是古丝绸之路——陇关道的必经之地,距唐都长安不到二百公里,且凤翔为唐之“西京”,经济繁荣,酒业兴旺。从贞观之治,到开元盛世的120多年间,凤翔及整个宝鸡地区也进入一个安定、繁荣的阶段。这一时期,凤翔县“百家立灶,千村飘香”,一片兴盛的酿酒景象,仅柳林一处就有43家酒坊。

 

 

唐贞观年间,柳林地区所酿酒已有“开坛香十里,隔壁醉三家”的美誉。唐仪凤三年(678年),吏部侍郎裴行俭沿陇关道护送波斯王子回国途经凤翔亭子头村,看到因酒香弥漫、醉倒蜂蝶的奇特景象后,留下了“送客亭子头,蜂醉蝶不舞。三阳开国泰,美哉柳林酒”的惊叹。

4、橐泉酒

北宋文学家苏轼初仕于凤翔三年中,关注酒的生产和发展,提出罢酒榷,取官酤。这种松绑政策使酒业生产得以迅速发展,制酒技术也随之得到提高。特别是制曲技术有了突破性的进展。

一是制曲所用原料大部分不再蒸或炒,都是用生料制曲,这样就可以节省劳力和加工成本;二是用老曲末接到生曲团表面上进行“下种子”,使优质的曲种(即微生物菌种)在曲团上迅速繁殖,使酒曲质量提高,产酒率提升;三是制曲拌料时用泉池天然水。水质的改善,进一步提高了曲的质量。当时,更高质量的五花曲已经用于橐泉酒的生产。

“酒以泉名”,之所以当时把凤翔酒叫“橐泉”,是因为当时的制曲酿酒用的是橐泉水。宋代凤翔府的“橐泉”极为有名,而且还建有历史上记载的“橐泉宫”。最早出现“橐泉”两字是三国曹魏时期的《皇览》:“秦穆公冢,在橐泉宫祈年观下。”其后,六朝人撰写的《三辅黄图》和唐代颜师古《汉书·地理志》为雍县作的注中“橐泉宫,孝公起”都是如此。苏轼所作的《秦穆公墓》记有:“橐泉在城东,墓在城中无百步。乃知昔未有此城,秦人以泉识公墓。”

宋代张能臣著的《酒名记》中,就明确记载有凤翔府的名酒“橐泉酒”。

诗人陆游曾留下“虚窗天柱晓,小瓮橐泉香”、“结绮诗成江令醉,橐泉梦断沈郎愁”、“愁赖橐泉存旧法,困凭顾渚策新功”等赞美橐泉酒的诗句。

5、凤翔烧酒

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认为“烧酒非古法也,自元时始创其法。”槖泉酒恰巧是从元代始更名为“凤翔烧酒”。“烧酒”即蒸馏酒,是经过蒸馏提纯的酒,酒精度更高,香气更浓,并且具有更多的药用价值,是酿酒史上的革命性进步。

明清时期,凤翔烧酒的发展逐步达到了封建社会的最高峰。明代,凤翔境内“烧坊遍地,满城飘香”,仅柳林一带酿酒作坊就达48家。过境路人常常“知味停车,闻香下马”,以品尝美酒为乐事。《中国酒》载:“西凤酒的酿制,以凤翔县城西20里的柳林为最丰,明万历年间逐渐发展到县城及宝鸡一带,但产品仍以柳林为最佳。”

清代中后期至民国时期,高粱酒几乎成了烧酒的专用名称。适用于固态蒸馏的甑锅容积增大,发展得更加完善,品种也大大增多。陕西关中地区自古盛产高粱,因而西凤酒的工艺,是最早以高粱为原料的酒品之一。至明清时期,凤翔县全县的白酒酿造皆以高粱为原料,采用的是续楂法发酵工艺,最突出的表现为:

1. 制曲技术的普及与提高。《凤翔县志》载:“明、清以来,民间作坊酿酒,必先制曲。曲质的优劣,对出酒率和酒的质量起决定作用,历代酿家都十分重视制曲。县境酿酒作坊,均为七月制曲,称‘伏曲’,也有个别冬制者。”

2. 贮存技术的改进。《凤翔县志》载:明时“昌顺振作坊始作酒海,凤翔县柳林亭子头村制作的最佳。酒海(篓)贮酒,可加速酒的醇化、酯化,为历代酒作坊储存和运输盛酒最佳容器。”西凤酒风味“不上头,不干喉,回味愉快”之三绝,也是在明清时期形成并驰名于世。

6、西凤酒

《凤翔县志》载:“1935年,凤翔酒品输出为75万公斤,1938年,陕西国产合作社鉴于‘洋酒’进口过多,漏厄太大,将凤翔酒命名为‘贵妃酒’,玻璃瓶装,注明‘凤翔特产’,销路骤增,京沪人士竞相争购。同年,该社派人接洽定购,改装运往青岛,作为铁路展览会之展品。1938年,年产白酒200多万公斤,为县境内输出货物之大宗,畅销陕、甘、宁、青各省,被推为国产酒类之冠。

“西凤酒”名称最早见于《凤翔县志》大事记和《凤翔县经济委员会工业志》:民国22年(1933)2月,凤翔烧酒、髹漆木器、花园桌面等由省政府专员余云章押运赴上海,转运美国展出,参加在美国芝加哥举行的世界博览会。在这次博览会上,凤翔烧酒荣获金奖。但是,组委会认为凤翔烧酒名称圈定地域范围太窄,不能凸显酒的地域属性,所以颁奖时要求重新斟酌起名,余云章和众人商议后,遂定名为“西凤酒”,其基本含义是凤凰飞翔于西府。西府地区凤翔、宝鸡、眉县所产之酒,都是西凤酒的范畴。自然而然,该地区不同历史时期的酒类产品,也都是西凤酒的前身了。

从顺治二年(1645年)六月开始,清廷向陕西派驻八旗兵,并在西安皇城(今陕西省人民政府驻地)设立指挥机关-西安将军衙门(始称将军署)。《清·乾隆三十二年 重修凤翔县志》载:康熙九年(1670年)设立“西凤协营”,驻扎凤翔城,这是目前有据可考的“西凤”二字最早的记载。

7、品牌归一

解放前夕,西凤酒产地主要集中于凤翔县城和宝鸡县的虢镇地区。全国解放后,鉴于宝鸡、凤翔、岐山、眉县一带所产白酒为同一香型,酿造工艺趋同,因此陕西省酒类专卖机构便将这些地方所产白酒统一以西凤酒出售。

1957年2月,陕西省工商局决定将西凤酒的生产企业确定为陕西省西凤酒厂、凤翔县新民酒厂和宝鸡县的西秦酒厂,由3家工厂分别自行设计、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分别注册了三个商标,即西凤酒厂的凤凰牌商标,凤翔县新民酒厂的凤鸣牌商标和宝鸡县西秦酒厂的双凤牌商标。原中国专卖公司陕西公司使用的西凤酒商标即行注销,停止使用。

1965年,为促进白酒质量稳定提高,制定颁发了陕西省白酒企业标准。同年12月,陕西省第一轻工业局函复宝鸡轻工业公司,决定将西秦酒厂生产的双凤牌西凤酒改为双凤牌双凤酒,将新民酒厂生产的凤鸣牌西凤酒改为凤鸣牌凤鸣酒,只保留西凤酒厂凤凰牌西凤酒一个牌子。自此,西凤酒成为西凤酒厂专属品牌。

   

首页 | 产品中心 | 酱酒文化 | 酱酒资讯 | 招商加盟 | 关于我们
陕西西凤酒玖藏年份酒官网
招商热线:15092066811
地址: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区柳林镇
Copyright © www.sdtea.net All Rights Reserved. ICP备案号:鲁ICP备2021025495号-3
友情链接: 西凤酒厂家 玖藏西凤酒 玖藏西凤酒招商 玖藏西凤酒代理 西凤酒招商